2025年5月7日上午,由未来信息创新学院自适应网络与控制研究室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交叉二号楼B5007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特邀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两位网络科学专家——Piet Van Mieghem(IEEE Fellow)教授与Huijuan Wang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分别从理论模型与预测方法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人群移动交互的时序网络研究的前沿进展。活动吸引了来自校内外师生的踊跃参与,参会人员包括复旦大学李翔教授、陈阳教授、纪鹏研究员、李聪副研究员、丁洁副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杨松研究员,港专学院曲博教授,阿里巴巴商学院詹秀秀副教授,清华大学李灵博博士,湖北民族大学汪峰华博士,以及业界专家上海迪爱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何之栋博士、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刘强博士等嘉宾,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Piet Van Mieghem教授以“随机游走诱导时序图(RWIG)的复现与应用”为题,系统介绍了其团队提出的创新模型。RWIG通过模拟M个独立随机游走者在底层图中的移动,动态生成时序接触网络。Van Mieghem教授指出,该模型的关键在于将游走者的运动策略转化为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从而实现对人类接触行为的精准建模,并进一步探讨了逆RWIG问题。这一理论框架为流行病传播、信息扩散等动态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Huijuan Wang副教授以“时序网络预测的可解释性方法与网络形成机制”为核心,聚焦移动社交网络、车载网络等动态场景中的预测难题。传统方法往往依赖历史节点对的网络属性,而她的团队通过融合可解释机器学习与网络特性模型,实现了对未来网络结构的精准预测。报告中,王教授以流行病传播为例,揭示了时序网络预测在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中的潜在价值。
本次研讨会通过理论建模与预测方法的双重探讨,从理论性能、技术突破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展现了时序网络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现场提问环节中,与会者就“RWIG状态空间”“动态网络中的推断”等问题与嘉宾展开热烈讨论。期待未来双方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复杂网络领域的学术合作。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23A20331,城市传染病的时空演化与控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173095,多层时效网络高阶传播动力学研究)资助。
On the morning of May 7, 2025, the academic symposium hosted by the Adaptive Networks and Control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Information College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Conference Room B5007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uilding No. 2 at Fudan University’s Jiangwan Campus. The symposium featured two distinguished network science experts from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the Netherlands—Professor Piet Van Mieghem (IEEE Fellow)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Huijuan Wang—as keynote speakers. They provided in-depth discussions on cutting-edge advancements in temporal network research concerning human mobility interactions, examining the topic from dual perspectives of 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predictive methodologies.